首页|目录|夜间模式 A |A |A
第二十二章 道修和儒修

  从入文境开始,修仙者炼化灵气为灵力,修儒炼化文气化为魂力,世人称之为道始,也是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修行路线。

  当然,如果真的更换修炼路径,就好比读室内设计的和读工程建设的我懂小说网分别去做室内装修,终究很多地方是有出入的,专业性有差距。

  当然影响甚少,凡三境的兽塔根本目的到底是筑就道基。

  入文对应的是修道的开光,开光即开悟,乃悟性开窍之意。达到此境界者会对世间万物有不同的理解。

  有这么一句话: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。天才与凡人的分水岭,开光也叫开悟,至于对悟性的提升具体有多少往往不一而足。

  但是凡是成功开光的修士就获得了生命的自由权,古人常说“五十而知天命”“天衍五十,唯遁去的一”说的就是修士兽塔一般在五十岁左右就能切断操纵自己的线,来到非线性的世界。

  至于对“五十”这个大圆满数的理解,也许就是“知天命”,也就是开光成功的信号。

  (简单的说就是能了解万物万相之王天蚕土豆sodu代表的更深层的含义,并且对自身有着更大的了解,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老死,超脱百岁的生命界限,只要修为不断提升寿命也会相应增加。)

  儒修的入文更多的是单纯的开悟,而悟性提升以及悟性对自身修为境界的提高远超于修真。

  这就使得儒修轻易便可以突破入文境,毕竟灵力和魂力有着本质的差别。

  下笔境对应的是修真的融合境,融合境,“身与神融”“心与念融”“精与识融”融合的不仅仅是你我的“意识”,也包括了“感觉”“物质”“精神”。筑基的身体跟修为开始结合在一起,是个能力提升的阶段。

  此境界的修士最突出的能力就是“融合万物”,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先天的本能理解这个世界,以及更改这个世界的微小或者伟大之物。

  儒修的下笔境,则是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,能够就自身树立的世界观,将自身的感悟诉诸笔尖。

  也只有到达下笔境界,儒修才有真正的攻击手段,以自身魂力为引,构画阵势,御使灵气产生威力。

  关于境界的描述具体的也就凡三境以及入文、下笔境,更高层次的境界这上千本书中并没有涉及,即便涉及也是简单描绘。

  王宇一路阅读过去,异常推崇两本书,《儒道》《圣人说》。

  《儒道》的内容就像它的内容一样万相之王天蚕土豆sodu很平淡却韵味深藏:儒修的一生不同于道修的炼,也不灵剑尊动漫在线播放同于体修的夺,更多的是一种悟。

  这也决定了体修炼体,道修讲身与神和,儒修则是修魂。

  儒修悟的是一种冥冥中存在的道理,它的修习可以说没有功法在其次,更重要的是一个不断认知世界,认同自己的过程。

  一个儒修的成就、境界在于他的世界观架构,坚定的信念,强大的灵魂。

  儒修从下笔境起便可以用魂力引动存在世间的灵气,使灵气组成一种特定稳定的结构,造成绝大威力。

  而道修在出窍前根本无法凭借自身引动空气中的灵气,只能使用自身炼化的灵力,或者依凭灵力驱物,抑或凭借秘术、法宝驱使天地灵气,总归没有魂力便易。

  魂力威力确实及不上灵力,但魂力本身是文气的升华,随心而动,心有多大,魂力就有多强。

  儒修炼化文气,心存一念,则五行灵力皆可御使;而道修,为了自身力量的精粹,吸收的多是与自身灵根相符的灵气。

  人人可修儒,修儒修的是大智慧,大意志。兽塔

  修道则是七分天注定,两分靠天运,一分努力值千金。没有强横的资质,足够的资源支撑,绝佳的机缘,修道无异于普通人徒手攀悬崖。

  儒修入门易,发展相对差点,太多人被困在低层次终生。

  仙路难,难于上九霄。

  儒修不修己身,修的是意念,大智慧,肉身虽腐,绝唱千年。

  道修炼化灵力修的是己身,道在,故我在。

  道修也讲领悟,境界需要心境支撑,道法源于自然,自然这样感悟自然。

  而文气本身就是世间万物意念的集合,所以修儒,修的也是自然。

  话不多说,大道三千殊途同归,一但达到一定境界讲的都是对自身,对规则的感悟,到兽塔了大乘(圣贤)境界,更是只需要等待飞升,所以修真没有高下之分,只有道途之分,先后之别。

  《儒道》一书全篇没有任何贬低抬举,只是简单的述说,简单的比对,却让人对儒修这个概念达到一个深刻的印象。

  而《圣人说》吸引王宇的,是它在贬低儒道,从一个让王宇意想不到的角度贬低儒修。

  儒圣,聚万人心念以成圣,古时便有孔孟两位大儒师,花费百年周游各国,兽塔阐明道义,述说观念,有传世经文,引动亿万民众共鸣,厚积薄发,成就圣位。(就是一种逼格高一点的传销,这种传销传销的自己都信了)

  凡儒圣者,必然坚持自己的信念,且言与行合,所以儒圣必然有着大信念,大毅力,大是非。出于这个原因,儒圣言语受人信服,言出法随,天地映照。

  且儒圣受亿万人加持意念,也就意味着庇护他们。

  修士本身寻求的就是超脱,儒圣一途反其道而行,将自身将自身交托于万名,平白被束缚在方寸之地,以至于非乱世儒圣不出,都在追求突破圣贤。

  有儒圣,号东池,成圣于东昊、阳池两大修真帝国。

  只因为灵髓晶脉,两大古国纷战起,就连两大古国背后宗门都出手了,以至于场面无法控制,自削圣位,以免身死道消。

  道伤终究是难免的,从此再没有一丝修为的精进。

  当然,儒圣对应的是道修的渡劫境界,儒修尚且有自削修为的机会,道修不过天劫往往只有死路一条。

  即便是有机会舍弃肉身化为散仙,也几乎是死路一条。散仙有九重散仙劫,每一重都是十倍的威力差距。

  “这本书写的实在太过偏激了。”王宇知道通向无敌的道路不能有半丝问题,但也不是那种以偏盖全的人。

  “虽然一定程度是有点偏激,但儒修这条路,走不通,或者说不是我该走的路。”

  王宇沉默着,他说服不了自己在看到这些后仍旧巡着儒修这条路走下去。

  “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亦或是与天斗,我还是相信自己。”

  王宇不禁有些别了别嘴,这大概也是他这种曾经站在巅峰的人通病吧,自信力,亦或者说盲目自大。

  终究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,步子也得一步一步的迈,噎着或者裤子撕破总归是不好的。所以说,现在王宇即便想的是这样,终究还是暂时被困在儒修这条路上。